私募巨头KKR支持的酒类企业珍酒丽都即将在港交所IPO,集资高达63.7亿港元,成为港交所今年规模最大的IPO。
珍酒力都主要生产酱香型白酒,在所有白酒企业中排名第14位,市场占有率约为0.8%。 2022年公司营收将突破58亿元,毛利率55.3%,净利润约10亿元。 市值方面,真酒丽都将在352.65-424.62亿港元区间,与酒鬼酒、水井坊规模相近,但低于金石源、舍得。
即日(4月17日)起,公司将以每股10.78-12.98港元的价格发售4.907亿股; 香港发售10%,国际发售90%,超额配售权15%。 4月20日,公司将公布定价,26日公布股份发售结果,27日上市。
KKR旗下的Zest Holdings持有真酒丽都16.2%的股权,上市后有望减持至13.78%。
珍酒的由来
珍酒的诞生源于一次异地酿造茅台的试验。
1975年,专家和技术人员选择了几个与茅台镇生态环境相似的地点,尝试酿造优质酱香型白酒。 经过几轮试验,1985年,珍酒的口味和风味通过了鉴定,随后产品配方逐步优化,一直独立生产至今。
公司控股股东吴向东深耕白酒行业多年。 他的事业起步于金六福(五粮液贴牌生产)。 包括玉树前、锦源春、延峰、比比、临水、香山、太白,并创办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华致酒行。
私募巨头KKR对臻酒的投资也源于华致酒业。 2010年,KKR投资华致酒业。 2021年11月和2022年6月,KKR旗下的Zest Holdings分别与珍酒丽都签订优先股认购协议,分别向珍酒丽都投资3亿美元和5亿美元。 上市前,吴向东持有公司81.3%的股份,Zest Holdings持有16.2%,另一位高管吴广舒持有2.5%; 上市后,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69.08%、13.78%和2.14%。
(上市前后股权变动示意图)
珍酒为公司最大贡献者,占2022年总收入的65.3%。珍酒是中国第五大酱香型白酒品牌 . 到2022年底,珍酒年基酒产能将位列中国和贵州所有酱香型白酒品牌的第四和第三位。 公司的第二个增长引擎是丽都。 丽都是中国第五大混合型白酒品牌。 2022年,丽都的收入将占总收入的15.1%。
公司产品主要针对次高端及以上白酒市场。 2022年,臻酒、丽都和香橙将分别有68.4%、76.7%和74.7%的总收入来自次高端及以上产品。
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23.99亿元、51.02亿元、58.56亿元。 同期净利率分别为21.7%、20.2%和17.6%。 调整后的净利润率(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衡量)分别为 21.7%、21.0% 和 20.4%。
2020年至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收入由15.24亿元减少至9.69亿元,主要是白酒生产规模扩大,存货增加19.12亿元所致。
次高端战局
珍酒的增长得益于酱香型酒消费的大幅扩张以及茅台酒的次高端定价策略 600-1500元。
白酒消费数据显示,消费者已养成“少喝好喝”的习惯。 2016年至2021年,36个大中城市超高端和高档白酒的平均售价将逐步上涨,由2016年的791.0元/瓶上涨至2021年的1173.6元/瓶,平均 年复合增长率9.1%。 同期,中低端白酒平均售价变化不大,从2016年的152.1元/瓶上涨至178.5元/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
次高端价位段品牌将稳健实施“控货提价”策略,确保利润空间。 比如近期行业淡季,不少厂家开始控价,包括老牌产品泸州老窖1952、剑南春52度水晶剑、沱牌舍得每瓶涨价20元 从4月份开始,珍酒批发价从3月份开始每瓶上调10-20元。
近年来,珍酒丽都产品的平均售价有所上调。 2020年公司白酒销售均价为12.3万元/吨,2022年均价将上涨至24.5万元/吨,几乎翻番。 正如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所说,“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的增长得益于茅台酒在中国的日益普及以及消费者对高端的偏好。” 以占公司总收入的百分比来看,次高端及以上级别的白酒产品所产生的收入将从2020年的51.8%增加到2022年的65.4%。
优势 都如上,但是压力也是有的。
以茅台龙头茅台为例,近年来,茅台积极布局2000元以下各个价位段,包括精品茅台、茅台1935、汉江酒、太子酒、迎宾酒等 .,其中“千元级台柱“茅台1935”搅动酱油市场。“新营销时代”茅台大力推广i茅台,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直接与消费者互动,铺路 对于多价位的产品,在五粮液的产品矩阵“1+3”和系列酒“4+4”中,千元价位的持续拓展、渠道的深耕细作、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重点之一。
从珍酒到国泰、郎酒,都受益于酱香型白酒市场的扩张,相应的大规模生产投资相继落地,新引进项目179个 茅台酒,将影响未来几年茅台酒的竞争格局。
真酒丽都还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扩大产能,约55%(30亿港元)将用于生产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20%(11亿港元)将用于品牌建设和营销; 10%(5.5亿港元)用于拓展销售渠道。 目前,公司拥有约1100人的销售团队,合作经销商6618家; 已开始扩建位于贵州遵义、江西丽都和湖南邵阳的三个现有生产基地,以及一个新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