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沉义芳曾说:“贵州有两大宝,茅台和东酒”。 董九看似平凡,实则内功深厚。 1963年第二次葡萄酒鉴定会上,专家们用八个字评价东酒:“香醇甘美,醇厚浓郁”。
没错,董九就是靠着这个“节目”成功出道的。 是的,东酒获得了中国名酒的称号。
董九的“骚”不是贬义,而是对董九的香气和味道的褒奖。 有人说它闻起来像马粪味、臭脚味,甚至还有:屎味……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人挥之不去,但当你真正尝到的时候 它,也许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它。
也正是董酒的这种“骚”,让董酒发展出了白酒十二香型之一的“董香型”。
东九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宫寺一带。 东宫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蒸馏酒可追溯至清代。 贵州东宫寺周边有酿酒作坊,其中程氏酒厂酿造的小曲酒最为出众。 民国初期,程明坤接手程氏酒厂,正式奠定了现代东酒的基础。 程明坤不仅懂酿造工艺,而且对中药、中药也有很深的研究,所以他将中药材融入到酿造过程中。
1927年,程明坤将程氏酒厂更名为程家窖酒,将中草药磨成粉末调和成酒曲,制成制作小曲的“百草丹”和“百草丹”。 ”为制作大曲《产香单》开创了药香型白酒的先河。 1942年,程明坤将程家窖酒更名为东酒,这就是东酒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程氏家族将东酒的酿造技术无偿捐赠给国家。 如今,东酒的酿造技术已成为国家机密。
1957年贵州省成立国营侗酒厂; 1963年,董酒参加第二届名酒鉴定会,被评为“老八名酒”之一。 1983年被列为“国家机密”; 1994年被重申为“国家机密”; 2006年被再次确认为永久性“国家机密”,这一荣誉在中国白酒企业中绝无仅有,就连茅台也望尘莫及。
1992年,东酒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产销量达到11610吨。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数字。
董九之死,把戏弄死:
1993年,中国开始全面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虎骨 、穿山甲、犀牛角被禁止上市和使用,侗酒只能开始切方子,口味变了。
1994年,五粮液成为行业龙头,浓香型酒异军突起,东酒市场受到极大冲击。
1995年,时任董氏酒厂董事长的陈锡初病逝。 两年内斗,东九已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1997年,振业集团接手东久。 它让东九做了三件大事,直接将摇摇欲坠的东九推向了万丈深渊。
第一个:受不了浓香酒的诱惑,彻底放弃东乡酒,全力酿浓浓酒。 失去忠实客户。
第二个案例:2004年酒厂失火,东酒1000多吨基酒化为乌有,多年积蓄化为乌有。
其三:浓香型酒越多,质量越差,让消费者对东酒生产的是名酒还是劣质白酒产生混淆,对品牌造成致命影响。
董九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007年,振业集团终于走了,躺在地上的董九, 迎来了新的领军人物,福建万向、七匹狼、北京申易通、上海华信开始联手执掌东九。 这几个人还是颇有见识和胆识的。 他们拿出了冬酒压盒的基酒,创造了国米冬酒。 国米冬酒当时售价699元。
这次董酒虽然方向对了,但选错了市场,主要销往喝得不多的福建省。 卖茶的,可以去福建; 卖酒,就看福建人什么时候不想喝茶了。
2009年,北京东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尝试网络营销。
2013年,冬酒在央视的一则广告让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款无牌药酒。 董酒消失的二十年间,白酒市场日新月异。 除了老酒鬼,很少有人认得它。
异常的价格和惨淡的行情,让东九进退两难:降价与其尊贵身份不符。 如果你不下降,是时候再次降温了。
2014年,东九坚持不住了。 双十一当天,99元的国米冬酒被泪流满面,积攒了三四年的存货全部扔进了市场。 系统彻底崩溃,东九所有的经销商都哭了。 虽然不少经销商哭了,但不少消费者确实感受到了东酒作为中国名酒的底气和“风骚”。
董九懂酒吗?
董九似乎忘记了生产浓香型白酒对品牌造成的损害,现在开始生产混香型产品。 当然,还有持续生产的侗族风味白酒,如本草家、锅米、宝藏、米藏、娄山春五大系列。
而在2017年,冬久的科研团队竟然对外宣布:冬久抗癌! 消息一出,业界震惊。 业内专家和律师均表示,董九此举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董九懂酒吗? 我觉得它懂了,就是不知道在消费者眼里应该是什么! 我认为现在冬酒的主要矛盾是:很多酒友对优质冬酒的期待越来越高,而冬酒却觉得你不配享受优质冬酒,这两者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