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它起源于中国,也只有在中国才有。 据了解,民国时期以黄酒为主流,被誉为“国酒”。 但随着白酒的普及,黄酒因其出酒率低、食耗高、酿造周期长等缺点而被取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酒已经不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了。 据此,有酒友质疑:黄酒败给白酒没落,绍兴黄酒是如何站稳脚跟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背后有什么吧。
绍兴黄酒最初是自酿的,所以大部分是手工酿造的。 它的酿造工具和设备非常简单,只需要几个大缸和一个大炉子。 冲泡后,一般只供家人饮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酿酒作坊层出不穷。 因此,在相对发达的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酿造绍兴黄酒并规模经营的酒厂。
例如,据记载,清朝宣统三年,山阴、会稽两县共有酿酒厂325家。 50年代,绍兴啤酒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黄酒产量; 1954年,蒸汽锅炉首次用于酿酒; 成效显着,年产黄酒4264吨,比1952年增长15倍。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绍兴黄酒继承并改良了一套精湛独特的古老酿造技艺:在梅雨结束前后采辣何首乌草,在农历七月酿酒入药 历法,八月酿麦曲,九月酿黄酒。 酿酒; 立冬开始酿造,次年立春压封坛; 几十道工序,数百道工序,历时280天,还要在陶坛中陈年3到5年,才能醇厚、成熟。 从酿造工艺上可以看出,绍兴黄酒的优势还是很突出的。
基于这种古老方法酿造的优质酒,绍兴黄酒于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至此,绍兴酒名扬天下 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 与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一起,成为中国葡萄酒的名片,远销世界各国。
还记得绍兴黄酒曾经得到过很好的评价:“中国黄酒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种酿造技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应该好好保护,以防被盗 并模仿。” “中华黄酒,天下独有”……而且,从陶渊明到李白、杜甫、贺知章、苏东坡、陆游,无数诗人在喝过绍兴黄酒后写下了伟大的诗篇供世人阅读 .
虽然绍兴黄酒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宣扬其高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它仍然有一席之地,那就是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