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对决”无疑是武侠小说中最吸睛的一段。 无论江湖儿女之间的感情如何纠缠不清,无论主人公的遭遇如何曲折,最好的师傅之间的碰撞永远是最精彩的,而金庸故事的精彩之处就在于 有些高手对决并没有直观呈现,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的斗酒僧这个人物,之所以取名为“酒僧”,是因为他曾在嵩山与王重阳斗酒 .
(和尚剧照)
奇怪的是,金庸在之前的故事中并没有提到书中有这样一位比王重阳还强的前辈,即使有 这样的人,和王重阳这样的高人斗酒,到底是为了什么?
与《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不同,斗酒僧的出现虽然没有铺垫,但只是在主线人物的记忆中作为角色出现,并没有影响到剧情的发展。 情节的方向。 “神下凡”,酒僧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关于这个和尚,书中给出的线索非常有限:“他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出身,只说他一生都是儒家、道家和和尚。 人生,茫然不知所措。在见到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后,他得以读懂《九阴真经》。”
由此看来,斗九和尚似乎是冲着《九阴真经》而来,也想一睹真经中精妙绝伦的武学。
毕竟周伯通在给郭靖介绍《九阴真经》的来历时,确实提到过,所有武林英雄都对这部真经很感兴趣,有数十位高手因此而死 . 而王重阳之所以召集东南西北四大高手来华山论剑,就是为了正面击败天下武林中最厉害的高手,从而达到“服众”的效果, 并让世人停止为这个经文而战的念头。
不过这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如果酒僧来这里是为了抢夺这本经书,并且有挑战王重阳的实力,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参加华山论剑而败北呢? 王重阳说得过去? ?
(九阳真经)
其次,从斗酒僧夺得真经后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并不想将真经占为己有, 毕竟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虽深感经书所载武术之精妙玄妙,却盲目推崇‘老子之学’,只注重以柔克刚,以柔克刚, 以阴克阳,不如阴阳互助。在梵文《楞伽经》的夹缝中,我用中文写下了自己的《九阳经》。与《九阴经》相比 是纯阴,更合阴阳刚柔。中和经济之道。”
显然,他的境界比无绝还要高。 毕竟,无绝只是在研究经文中的武学,轻描淡写的他却可以创造出更多精妙的武学。 他自然不是来取经的,借经似乎是顺带做了,他来找王重阳另有目的。
二、来历不明的和尚
斗酒和尚要王重阳斗酒,不是为了夺得《九阴真经》,还有什么?
其实,我们不妨从“饮酒”本身说起。
对于王重阳来说,有必要和一个来路不明的和尚打酒吗?
王重阳一直是一个很稳重的人。 为了反抗黄金大业,他甚至拒绝了林朝英的好意。 《九阴真经》作为与人争酒的筹码?
(王重阳剧照)
王重阳答应与“酒僧”斗酒的原因无外乎两种,要么斗僧的武功相差甚远 高高在上的王重阳,自然不能拒绝酒僧的邀请,或者酒僧是王重阳认识的高人。 出于对前辈的尊重,他答应了“酒僧”的请求。
而在斗酒和尚看来,他为何非要用“饮酒”来压倒王重阳呢? 如果他的武功在王重阳之上,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击败王重阳呢?
其实,如果将酒僧的形象与段誉联系起来,一切前因后果都可以说得通了。
三、酒僧的身份
如果酒僧是段誉,他去找王重阳斗酒也就情有可原了。
首先,在武道层次上,据不完全统计,段誉凭借北冥神功,吸收了二十六位高手的内力。 顶尖强者,段誉自己虽然一直没有修武的心思,但也挡不住众多高手主动散发内力。 难以想象,他的内功逆天,而且王语嫣早就说过,这位段公子迟早会成为天下第一高手,晚年的段誉应该远 比当年的王重阳还要强。
我段誉去王重阳斗酒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帮孙子抢回风头而已。
“南帝”段知兴是段誉的孙子。 关于当年的第一场华山论剑,周伯通说:“那是在寒冬末。山上。他们五人互相交谈,比武,在雪地里比试七日七夜。” 东邪、西都、南帝、贝贝终于让我师兄王重阳相信,他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段誉剧照)
要知道,段志兴是个武痴,练武连小妾都不肯跟他说话。 他自然是非常在乎输赢。 不愿意浪费本事给赢谷治病的孩子们也是看在眼里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代表着大理段家的面子。
可想而知,段誉知道自己的孙子在中原败给了一个自称“中原上等”的少年。 功名利禄,他只是按照大理皇室的风俗,避过了皇位。 他自己六识不净,不问世事,完全有理由帮孙子“泄愤”,与王重阳一较高下。
从“斗酒”的形式来看,也很像段誉的风格。 他可以借助六脉神剑,将酒液逼出体外。 当年他就是这么拿下萧峰的,段誉也没有好斗的意思,他会选择“斗酒”来打败王重阳,也是为了给这位太师留点面子。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段誉是北宋人物,王重阳是南宋人物。 两者怎么可能重叠呢? 不过,段誉的历史原型段和禹(段正彦)死于公元1176年,享年九十三岁,而王重阳死于公元1170年,所以两者确实有重叠的可能。
(一灯剧照)
唯有像段誉这样内功极强的人,才能轻描淡写地造出一本《九阳真经》。
其实这一点,从王重阳生前决定将天赋传授给段知行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若不是他认得大理段家为人,又怎么可能将法术传授给外人?
如果段誉是斗酒僧,一切前因后果都可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