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53话写道,在宁荣二府举行了“除夕祭祠”的神圣仪式后,宁荣二府所有老幼都欢聚在贾 穆的房间。 书中写道:
贾靖、贾赦等率弟子入内。 男女边说边共同举行仪式。 左右摆好椅子,然后按长幼顺序回坐受礼。 两府的男女仆婢也都依着下人的吩咐行礼,撒下旧钱荷包金银,摆上欢宴。 男男女女背西而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果、如意饼。 说完,贾母起身进里屋更衣,众人散去。
这幅《年夜宴图》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世家世家的风采和礼仪,而且还借食物之名,寄托了人们对平安、美好、吉祥的美好祝愿。
那么这个场合的屠苏酒是什么酒呢?
此酒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传。 每年腊月,孙思邈都要给街坊乡亲发一包药,让大家用药酿酒。 Tu的意思是切割; 苏是药材的意思,将药材剁碎酿酒,酿成的酒就是“屠苏酒”。 后来,代代相传,喝屠苏酒就成了过年的习俗。 在古代,喝屠苏酒的方法非常独特。
大多数人喝的都是长辈的酒; 而喝屠苏酒恰恰相反,要从小的开始。 也就是说,一家人聚在一起喝屠苏酒时,先从小孩子开始,然后是大孩子,一个一个一点一点地喝。
宋代文学家苏辙在《驱日》诗中说:“年年饮酒杀苏终,不知已七十余。 岁。” 就是这个习俗。 有些人不明白这个习惯的含义。 董寻解释说:“幼年老,恭喜;老失老,受罚。” 这种风俗在宋代还很盛行。 《外》诗云:“惟令贫忧长健,终不惜酒杀苏。”
苏轼虽穷 晚年,他精神上非常乐观。 如果在意的话,最后也不用拒绝喝屠苏酒作为惩罚。 这种独特的饮酒秩序在古代常常引起各种情绪,因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清代,这种习俗还一直存在。
虽然这种习俗已不再大规模盛行,但逢年过节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屠苏酒的配方很多。
一是用桂皮22克,防风30克,菝葜15克,川椒、桔梗、大黄各17克,乌头7克,红豆14粒。 将以上药材研末,装入绢袋中。 春节前一天,将装药的绢袋沉入井底。 正月初一晨服药,浸于一瓶清酒中,煮沸数次后饮用。 .
一方用白术54克,大黄、桔梗、花椒、桂皮各45克,虎杖36克,川乌18克。 将以上药材研末,装入绢袋中。 元旦前一天,将装药的绢袋沉入井底。 初二晨,取药,浸于一瓶清酒中,煮几下,服之。 .
一个方子是用麻黄、花椒、细辛、防风、苍术、干姜、桂皮、桔梗各等份。 将上述药材研成粗末,装入绢袋中,浸白酒适量,密封容器,3日后饮用。
一方用厚朴、桔梗、防风、桂枝、茅术、贡术、芝川乌、白芷各8克,川君、广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花椒各6克 薏苡仁、威灵仙、甘草各5克,将以上药材浸于白酒中,加入冰糖,加热数沸,静置,过滤,装入瓷瓶或休瓶中。
屠苏酒可用于预防鼠疫等传染病,祛风散寒,温中健脾。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乌头中含有乌头碱,这是一种剧毒成分。 一定要用冲泡的乌头,而且要掌握好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屠苏酒所用的药物和制备方法很多。 在我国《本草纲目》、《急症方》、《小方》、《尊生八注》、《净月全书》、《杂病之源》、《治疗保健药酒》、《 《老人》《养生》等医典均有记载,其内容大同小异。
久而久之,元旦喝屠苏酒就形成了民间习俗。 全国上下,官民共享,世代相传。 无数名人经典都有记载和遗文。 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以无可比拟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 有些地方还流传着屠苏酒不仅能预防百病,还能赐福吉祥的神话。 关于屠苏酒的诗很多,唐代诗人顾况有诗:
不知不觉,老将齐聚 春,几人牵手更伤感。
他也会寂寞羞愧,让屠苏做少年。
还有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
鞭炮消年,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迁往新日,总要旧符换新桃。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大夜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北方 风吹雪四变初,嘉瑞天骄与除夕。
半盏屠苏未起,灯前草写桃符。
古往今来,歌颂屠苏酒的诗篇不胜枚举。 随着气候变暖等自然异常的加剧、流行病的频繁发生以及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生存理念的日益追求,相信人们会越来越喜欢这种源远流长的屠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