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葡萄酒之旅

杏花村品酒

○梁衡

(1) 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的地方可以参观。 一是景色特别好,赏心悦目,赏心悦目; 二是名胜古迹,令人叹为观止。 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区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如何归类。

(二)说是村,名“兴化”。 事实上,这里是全国知名的大型酒庄。 历史上,这里曾有万亩杏林,繁花似云,至今仍保持着历史的古韵和风貌。 凡是来晋的人,都会尽量去拜访一次。 这种魅力,真的要归功于它的得意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不在山水之间。 在酒里。

(3)前来参观的,至少要安排两个节目,一个是喝酒,一个是看酒。 先尝尝,再看产地。 餐厅颇具特色: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最引人注目的是郭沫若的《杏花村酒如泉》诗句; 角落里有一个酒柜,里面放着两个坛子,分别盛着“汾酒”和“汾酒”。 “竹叶绿”。 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倒入瓶中,再将酒倒入杯中。 待液面停止波动,再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注入。 竹叶青呢? 有点偏黄,让人联想到春天新柳的淡黄色。 不知不觉,一阵阵清香已经渐渐弥漫在桌面上,就像一股无形的雾气,扑进你的怀里,钻进你的袖子里。 这时,人们不再依靠眼睛和鼻子,而是全身上下处处感受它的美。 主人举起酒杯,我抿了一口,唇齿间的第一触,甜甜的,口感柔和,回味悠长。 客人们都笑了,脸上带着甜甜的酒窝。 不过人们并没有大声的​​称赞,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似乎生怕这声响破坏了酒庄的宁静。

(4)原来我国的名酒有浓香、酱香、清香、米香、复合香五种。 这款汾酒是香型的代表。 它不求那么强那么强,只求纯真。 别的酒像浓妆艳抹的艳丽少妇,这汾酒却像淡妆红艳的佳人。 大概就是因为这种纯净,才成为名酒之祖。

(5) 观看酒的制作很有意思。 先将高粱等原料碾碎蒸熟拌曲,压成大瓮,深埋于土中。 发酵后入大甑蒸,不一会儿,蒸馏出清澈的细泉,潺潺流进缸中,称为酒。 酒泉遂流入“酒海”。 那是一座三层小楼的酒库,里面放着一万三千多个半人高的大缸。 这里的葡萄酒在出厂前已经静静等待了三四年,这就是所谓的“成熟”。 这个过程从酿酒开始就存在了。 这些粗糙丑陋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人们至今仍难以了解其中的奥秘。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更玄妙的东西:一个是地下水,一个是杏花村上空的空气。 多年来在这里酿造葡萄酒,空气中孕育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特别有利于汾酒的发酵。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这条路。 一些老夫子退休后,受聘于别处,身怀绝技,却费尽心机,发现酒不姓“汾”。 技艺可传,水气难移。 主人每次跟游客说起这个地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神秘、自豪、自豪。 这款汾酒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解放后被列为我国八大名酒之一。 尽管以后还会有其他名酒交替出现,但它将稳坐头把交椅。 当你走过整条生产线,再到包装车间,面对着从透明胶管中喷出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酒泉,看着它迅速灌满每一个透明玻璃瓶,你又一次惊叹于 此酒纯正,纯净如山泉。 这山泉来自不知深厚的地层,经过重重砂岩岩层的过滤,终于漫过地面,在野花野木茂竹掩映下静静流淌。 这确实是它的魅力所在,它的神秘之处。

(6)酒后,我们被叫到招待所休息。 这家招待所也别具一格,是一座中式四合院,取名“醉仙店”。 院中有古井、假山。 山下有水有草。 草地上有一头汉白玉色的黄牛。 牛背上放着牧童笛。 旁边的石碑上刻着杜牧的名句“问酒家何处,牧童指杏花寨”。 院内南北房屋环绕,东有碑廊,记载着汾酒自南北朝以来的历史。 西侧为历代展厅和酒器展厅。 来来往往的游人,都能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殿内还有不少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词。 这个时候,虽然主人已经在房间里泡好了热茶,招呼客人休息,但大家始终都在院子里徘徊。 人到这里来品酒倒是不错,但酒外若无此物,何来酒? 人们之所以执意要来杏花村,真的是为了品酒、眷恋、致敬一回酒。 凝练的民族文化,犹如在故宫前望八达岭长城,在台基旁沉思。

(7)杏花村真是个特别的地方。 来参观的人,不指山水,也不指酒。 ——(有删减)

7. 下面对课文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欣赏,错误的是

A. 文章第(1)段作者先简单说一下,大概有两类可以去的地方,但是不知道杏花村怎么归类,设置悬念,自然就引出了下面的问题。

B. 文章巧妙地用对比的方式,将其他酒的“浓妆淡抹”与汾酒的“淡妆淡妆”进行对比,意在批判其他酒的浓烈,赞美汾酒的纯真。

C. 作者在第(5)段详细描述了酿酒过程,并写道粗糙丑陋的瓮、杏花村下的水和上面的空气是汾酒独特魅力的原因。

D. 文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描述了在杏花村品酒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感。 语言朴实自然。

8. 在文章的第(3)段中,作者在描述“喝酒”这个环节时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结合文章分析表达效果。

9. 文章中划线的两句很有艺术感。 请结合文字来欣赏它们的美。

【答案】7.B 8.(1)多感官综合运用:视觉“淡淡的黄色”,嗅觉“一阵清香”,味觉“初触唇香”, 吞咽又吞咽“生与甜”,描写细腻生动,令人感同身受。(2)通感:描写竹叶青时写“一阵清香如雾,涌入胸中,入 袖,身处处感其美”,用视觉和触觉描写嗅觉,化无形为有形,写出酒香无处不在。(3)旁述(衬托):后 品酒,”客人们都笑了起来,脸上带着甜甜的酒窝,却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点头,似乎生怕吵闹会破坏酒庄。汾酒的宁静,美味 汾酒的天真,是通过人的反应来写的。

(4)联想(类比):描写竹叶青黄,“似春新柳淡黄”,描写读者难以体会的竹叶纯色 感觉。

9. (1)首句强调“酒”对杏花村的重大意义,人们为汾酒之名而来; 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眷恋和尊重。

(2)两句均取自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亦在乎山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3)结构前后两句形成递进语义,从只谈酒延伸到酒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省。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