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冯波,今年50岁,绵阳市凤谷酒业有限公司侍酒师,高级技师, 四川。 在他3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他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为传统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注入了“创新因素”。 只有他参与的两项成果“生物技术在低度优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和“活性优质窖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年,为公司创造净利润2亿多元。 201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川在线讯(记者 祖明远 郝勇) 5月7日下午,在浓郁的酒糟香气中,记者跟随冯波来到了凤谷酒业第一酒厂。 他工作的车间。 经过发酵、蒸馏、冷凝等工序,70多度的基酒正从一个巨大的酒缸中流出。 冯博不时用勺子舀起一勺,在嘴里停留片刻,轻轻吐出,再喝一口温水。 这个过程是白酒生产的关键环节:侍酒师对白酒的品质做出判断,什么档次才够,属于什么口味。
两项创新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以前,冯博的工作被称为“调酒师”,就是将不同的基酒混合在一起,勾兑出一种香气和口感都更好的组合。
因为这一行很讲究经验,所以以前都是师傅相传,在外人看来比较神秘。
但冯博更喜欢“酒体设计师”的另一个称呼。 走进他的办公室,除了各种酒瓶和三角瓶,更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仪、微型高速离心机等现代科学仪器。
这与冯博的化学背景有直接关系。 进入当时这个非常封闭的行业后,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大师的道路:用科技和传统经验改造这个行业。
“调酒也是一样,以前是靠感觉,知道是什么,现在要分析是什么物质,用量多少,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 导致口感上的差异。”冯博说。 比如热带水果香气的白酒,在他眼里,其实就是指以己酸乙酯为主要成分的浓香型固体白酒。
以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研项目“生物技术在低酒精度优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为例,在 过去一直想酿造一款慢饮、快醒的浓香型白酒,但在传统模式下,无法找出影响醉度的微量成分。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四年数百次的实验,冯波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在2012年找出了影响浓香型白酒醉酒的五种主要微量成分,并 从而首次确定了生产低度白酒的关键技术。 该技术应用第一年,公司就增加产值26735万元,新增利润9596万元,税收6595万元。
同样还有科研项目“活性优质窖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冯博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微生物分析和数千次对比实验,发现了一种可以提高酒质的地窖泥。 该技术应用第一年,公司就增加产值5亿元,新增利润1.25亿元。
共培养四川省国家级评委13名
品酒师主要依靠嗅觉和味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冯博逐渐退出了技术研发的第一线。 集中力量培养和培养产线青年。
因为他参与的白酒酿造工艺改进是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合作的过程,其中包括经验丰富的品酒师和具有微生物学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 双方取长补短,共同实现白酒酿造技术的新突破。 “虽然有很多现代技术,但色谱分析等设备无法区分白酒品质的细微差别,所以白酒的好坏必须靠品酒师来判断。” 冯博说道。
因此,冯博并没有按照以前的师徒制爱惜自己,而是采用了现代化的培养方式:他从大学里招收了一批微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带头人, 培养了一批技术队伍。 采用传统管理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了国家级法官2人,四川省级法官11人,内部技术人员60人。
依托这个技术团队,每次至少有5名品酒师参与成品酒的验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口味和品质的一致性。 每批次基酒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