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同仁堂又要入酒局?
上周,公司宣布拟斥巨资入股精益生物,圈定白酒、黄酒产能资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行业。
公司具有200多年的药酒生产历史,曾销售国公酒、同仁御酒等养生药酒。 这是首次通过外商投资获得食品和酒类资源。
如果你关注公司2021年年报中提出的药酒和食酒两轮驱动,以及今年重点开拓定制酒业务,就知道这个老字号 注定要醉。
中药和白酒能否振兴老字号? 不信邪的同仁堂再次重金投入游戏。
上周,同仁堂(600085.SH)发布公告称,拟斥资约1.9亿元收购精益生物51%股权,划定白酒和黄酒产能资源,以期 补充药酒业务的产能,同时助力食品酒业的延伸。
对于这笔投资,湖北楚源春酒业似乎早已埋下了伏笔。 去年9月,全资子公司精益生物科技成立。 今年8月,注册资本由10万元增至1.4亿元。 主要从事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粮食收购、景区管理和食品互联网销售。
湖北楚源春酒业是湖北宜昌较知名的酒业企业之一,年生产白酒3万吨,黄酒5000吨。 对于楚元淳来说,得到同仁堂的投资,不仅获得了资金,而且酒类产能也有了稳定的买家。
在吃药喝酒的市场下,同仁堂这几年对酒类业务格外热衷。
2021年年报披露,要“实现药酒与食酒两轮驱动”,“规划功能性食酒系列营销推广”; 在今年的中报中,公司强调,国工酒是5个核心上柜重点品种之一。
今年9月,同仁堂还成立了保健酒研发中心,并强调要开拓定制酒业务。 这家老字号真以为中药里加酒会更好吃?
梳理后发现,公司保健酒业务布局较早,但一直不温不火。 同仁堂酒厂成立于1992年,国公酒和同仁御酒经常出现在财报中。 至于这些药酒产品的销售情况,则是半遮半掩。
中药企业入局酒局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广裕园、修正药业、天士力等。 其中,天士力投资的国泰酒业一度冲刺A股,意在成为姜酒第二名。
不过,此次同仁堂跨界饮酒,未能重现酒精必大涨的铁律,市场风平浪静。 12月9日开盘,股价一度涨幅超过4%,随后迅速回落至收盘涨幅0.76%。
成长困境
云南白药卖牙膏,片仔癀卖药妆,东阿阿胶卖咖啡。 根本原因是为了减轻表现不佳的焦虑。
同仁堂也是如此。 在涉足红酒生意之前,他们玩过直销,也卖过咖啡和饮料等,但雷声大雨点小。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53年的历史。 地位。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工业和制药业务。 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47.9亿元和45.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0.06%和30.01%。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09.0亿元和10.03亿元,同比增长2.03%和9.01% % 分别。
在疫情影响下,业绩增长可能与去年底核心产品涨价有关。 去年四季度,公司大幅上调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3克/丸/盒)约10%、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胃丸的价格。 品种平均涨价幅度为15%至25%。
这一表现仍低于市场预期。 三季报披露次日,公司股价跌停。
近年来,公司走下坡路。 其收入增速从2016年的10.96%下降至2020年的-3.40%,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从6.59%下降至4.67%。 虽然2021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今年前三季度将陷入个位数增长。
公司拥有400多个产品规格的中成药产品,按治疗领域可分为心脑血管、滋补、清热、妇科等。 与波动有关。
2019-2021年,滋补类产品波动最大,收入增速分别为-22.35%、9.88%和-2.60%。 同期,清热产品增速从1.63%下降至0.48%。 心脑血管和妇科收入增速从个位数恢复到两位数。
品牌内部冲突
2001年,以同仁堂乐家为题材的40集电视剧《大宅门》在央视播出,公众进一步了解 这个老字号。
1992年,同仁堂集团成立,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当时,中国老字号中药品牌阵营中有东阿阿胶、片仔癀和云南白药。
这些年,这些老字号的日子并不好过。 东阿阿胶的阿胶神话难说; 片仔癀原料配额有限,锁定产能和涨价; 云南白药的秘方已经到了天花板。 同仁堂频频上热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老字号招牌不堪入目。
据媒体报道,2017年,该公司旗下子公司因质量问题被曝光10余次。 2018年,“过期蜂蜜”事件发生。 公司面临严重信用危机,内控问题暴露。
之后,公司从原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改进。 截至去年底,更新优化了300多种药材质量标准,同时不断完善现有质量和工艺标准。
此外,市场上重名企业太多,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台湾同仁堂、成都同仁堂等,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清初,同仁堂由乐显扬先生在北京创立。 清末,乐氏女婿张义堂将药店更名为天津同仁堂。 这起冒充事件轰动了民国。 同仁堂在天津起诉天津同仁堂侵权。 后者官司败诉,但天津同仁堂的名字一直保留到2002年。股改,2018年以来两次冲刺IPO。
同仁堂与天津同仁堂有着百年恩怨,关系更深 与南京同仁堂、台湾同仁堂。
1926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笃周奉命南下南京,建立分部。 1995年、2006年被原内贸部、商务部认定为老字号。 南京同仁堂曾隶属于南京医药旗下,后来被剥离。
台湾同仁堂由乐氏家族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于1953年在台湾创立。
成都同仁堂与上述同仁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