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茂名一对90后新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宴。 与熟悉的婚宴主客醉酒不同,参加这场婚宴的人“越喝越清醒”。 夫妻俩带着200个外国瓷罐到星巴克买咖啡,宴请客人喝酒,倡导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
婚宴上不饮酒,不铺张浪费,剩饭剩菜打包带走。 这样的行事作风,颠覆了很多人对婚宴的印象。 毕竟在有些人眼里,一场婚宴就是大闹,大醉。 对于这对年轻夫妇的前卫做法,有人表示羡慕,也有人认为太过格调。
婚宴是一个喜庆的场合。 不管是新婚还是做客,大家都要开心。 酒,俗话说得好,婚宴上喝酒似乎是唯一真正表达喜悦的方式。 婚宴上的酒文化可以说源远流长。 早在周代,就有新婚夫妇饮河北酒的仪式。 不喝酒的婚宴在老派看来是不雅的。
当喝酒成为无法逃避的固定模式,酒精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烦恼。 就算不会喝酒,也得劝酒,喝到变丑、伤身为止。 这种婚宴上的尴尬比比皆是。 很多年轻人觉得,婚宴过后,他们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感到如释重负。 显然,这样的婚宴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为什么婚宴上有那么多不能回避的事情? 那些奢华的婚宴表达了怎样的意志? 我们不得不问这样的问题。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仪式,婚宴的主导者从来不局限于新婚夫妇。 在传统社会,一对新人成为夫妻,意味着双方家庭的融合。 让所有与家族有关的人都“看到”新人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 相比之下,新婚夫妇的个人意愿甚至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婚宴在社会生活层面的表征也不能一成不变。 如今,人口流动已成常态,小家庭主导社会生活。 几个年轻人结婚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己的事。 婚宴我做主,这已经成为大多数新婚夫妇的期望。
婚宴上以咖啡代酒,体现了年轻人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 在传统文化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交际工具,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说“酒桌谈事”; 但在年轻人眼中,咖啡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还可以服务于社交功能。 年轻人在咖啡店见面而不是喝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撇开健康影响不谈,饮酒本身就是一种低效的社交方式。 “酒桌上做事容易”,也可能是“酒桌上做事不易”。 相反,在一个高效率的社会,喝咖啡意味着开门见山、简洁高效,符合现代生活的精髓。 在港片中,那句“廉政公署请你喝咖啡”被人们牢记,可见人们对这种高效氛围的向往。
婚姻向来是社会文明的表象。 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各种新的婚姻方式应运而生。 有的年轻人旅行是为了结婚,有的年轻人接受裸婚,有的年轻人干脆选择不办婚宴结婚。 婚宴形式的变化,不仅是年轻人更加“时尚”的喜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形态变化的直观反映。
当然,对于一些正在筹备婚宴的新人来说,在婚宴上用咖啡代替酒,并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在90后的婚姻大事中,长辈的意愿依然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在协调与长辈的关系时缺乏话语权,更别提独立的经济能力了,有些夫妻面对别人开明的婚姻方式,可能只会羡慕不已。
本文来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s://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