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台酒2021年业绩的披露,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让黄台酒再次收到公司股票退市风险警示。 4月28日,皇台酒股票停牌一天,复牌日为4月29日。复牌后,皇台酒股票简称为“*ST皇台”,股票代码为“*ST皇台”。 股价每日涨跌幅限制在5%以内。 事实上,距离2020年底复牌不到两年,皇台酒又“戴帽子”了。
武汉金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葡萄酒专家肖竹青表示,黄台酒曾经是甘肃地区的强势品牌,但因内斗而错过了白酒的黄金发展期 . 一方面是一线名酒渠道对区域名酒下沉的打击,另一方面是茅台酒对浓香酒的打压。
“戴星戴帽”
白酒企业陆续披露年报。 从年报来看,强势企业业绩持续增长,不少企业业绩也扭亏为盈。 与黄台酒无关。
皇台酒业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108.81万元,同比下降10.42%; 营收不足亿元,净利润为负,这也让皇台酒再次“戴帽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黄台酒“戴帽子”距离2020年底恢复上市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纵观黄台酒业的上市历程,似乎 公司一直徘徊在退市边缘。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皇台酒业2000年上市,2003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16亿元,这也让皇台酒业在2004年首次“戴上明星帽子”。此后, 黄台酒的业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获悉,黄台酒业继2004年“戴星戴帽”后,2005年成功“摘帽”。2008年,黄台酒实现营业收入8504.45万元,2008年黄台酒实现营业收入8504.45万元。 净利润5880.71万元。 时间来到2014年,皇台酒业2014年营收再次不足亿元,净利润为负,亏损扩大。 2017年,皇台酒业实现营收4760.51万元,净利润亏损1.88亿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沉萌表示,皇台酒的多次重组从未触及业绩不佳的核心,即对白酒主营业务缺乏足够的持续投入和 主要产品,并形成研发。 随着创新的积累,几乎每一次重组都在消耗黄台酒原有的品牌价值,日积月累,所剩无几的价值被榨干。
内忧外患
黄台酒2000年8月上市,比贵州茅台还早一年,贵州茅台现已发展成为白酒市场龙头企业。 反观皇台酒业,上市20多年来经历了5位实际控制人,5次被“*ST”。 皇台酒的上市史,更像是一部“保壳史”。
对于2021年业绩下滑,皇台酒业表示,2021年下半年,受公司主要销售区域疫情管控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低端产品销售占比将提升,毛利率将同比提升。 减少。 同时,为继续开拓新市场和维护本地市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增加,导致扣除前后净利润出现亏损。
事实上,随着白酒行业竞争的加剧,白酒行业的集中度也在逐渐提高。 作为区域性白酒企业,皇台酒业正受到省外知名优质白酒企业下沉的挤压。 与此同时,得到“复星系统”加持的金徽酒也在不断攻城掠地。
北京商报记者从金徽酒业年报获悉,金徽酒2021年实现营收17.88亿元,净利润3.25亿元,其中营收10.95亿元。 高端产品,同比增加26.24亿元。 %。 反观皇台酒业,2021年营收不足1亿元,净利润为亏损的同时,高端产品实现营收1788.98万元,同比增长—— 60.8%。
肖竹青说,在甘肃省,金徽酒业在“福星系统”接手后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 黄台酒在省内市场竞争不过金徽酒,黄台酒在省外市场也没有存在感。
沉萌进一步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黄台酒业以往的成绩已经不足以支撑当前激烈的竞争。 长期的重组,不仅消耗了企业本来就少的资源,也缺乏提高竞争力的投入。 此外,不断重组导致的管理体制碎片化,无法为发展提供助力。
抢占高端市场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中高端白酒消费量显着增加,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低端白酒品牌化步伐加快,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 面对退市风险警示,皇台酒业表示,2022年,公司将大力开展“皇台”品牌建设、价值传播、产品品鉴、产品升级等相关工作,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抢占中高端市场。 在省内结束白酒市场。
但在产品方面,皇台酒的高端产品并不理想。 北京商报记者从黄台酒业年报获悉,2021年黄台酒业高端、中高端产品营收分别为1788.98万元和1856.75万元,与年 -同比分别增长-60.8%和-21.5%。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即将抢占中高端市场的黄台酒,2021年高端及中高端产品营收将出现大幅下滑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皇台酒天猫平台旗舰店注意到,皇台酒业高端产品皇台经典1985月销量52%500ml, 0、坑底泥系列中,最畅销的是坑底泥18浓香型白酒500ml 52度,售价518元/瓶。 截至发稿,月销量仅15瓶,销量最高的是售价29.9元/瓶的53度浓香型粮酿口粮酒。 截至发稿,月销量400台。
沉萌表示,如果皇台酒的产品在低端市场上都得不到认可,那就盲目涉足所谓的高端市场。 终端市场对于皇台酒来说也是一种盲目行为。
肖竹青进一步表示,黄台酒业要振兴酒业难度很大。 黄台酒曾有抢占一席之地的大好机会,但过度的内耗耗尽了公司的资源,让公司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北京商报记者 赵树平 翟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