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科院之声不时画出“科学史小图”,介绍一段科学史及其背后的故事。
艾滋病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何大义。
何大义1952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江西新余。 他13岁时随家人移民到美国。 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 从哈佛医学院毕业后,进入洛杉矶的Cedars-Sinai Hospital(美国最好的综合医院之一)实习。 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案子。 一名青年男子因呼吸困难就医,但经过一系列的仪器检查后,却惊奇地发现,患者的肺部竟然有许多癌肺孢子虫。 这是一种罕见的肺炎,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中。 同时,他还在患者的肠道内发现了大量的巨细胞病毒,这两种病症证明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这个年轻人怎么这么弱? 他的病是怎么来的?
随着类似患者不断出现,何大义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型传染病。 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AIDS(艾滋病)。 何大义是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
他投身于艾滋病病毒的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1996年12月31日,何大义提出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疗法”与艾滋病有什么关系? 是用鸡尾酒来治疗艾滋病吗?
鸡尾酒是一种以烈酒为基酒,搭配利口酒、果汁或苏打水等饮品的酒精饮料。 而“鸡尾酒疗法”就是按比例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在病毒繁殖的不同阶段抑制HIV。 由于配置过程类似于调制鸡尾酒,这种方法简称为“鸡尾酒疗法”。 .
“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比较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案。 自1996年在不同国家推广以来,有效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它不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IV的传染性,还能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 诚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鸡尾酒疗法”可以减轻艾滋病毒对人体的侵袭,但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 艾滋病的毒性和病毒的耐药性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例。 从此,艾滋病从沿海蔓延到内陆。 2002年,何大义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其与艾伦戴蒙德中心拥有的疫苗制造专利技术转让给中国政府,以支持中国大陆的艾滋病防治事业。 2014年,何大一在《科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长效抗艾滋病药物葛兰素史克744LA,能有效帮助高危人群降低感染HIV的机会。
何大义一生致力于艾滋病防治事业。 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30多年,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但他从不觉得乏味和乏味。 “要做一件事,你必须真正热爱它,并从中感到快乐。” 这份朴实的爱心,为人类抗击艾滋病的事业筑起了坚固的城墙。 何大一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抱负:“我已经60多岁了,我觉得再做30年研究是不可能的,但我至少可以做10年。我 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正是这些医学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为人类的医学进步、幸福和健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科学史系博士生秦先涵 ,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账号稿件默认启用微信“快速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weibo@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