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口子酒口子的名字从何而来?

口子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赵汉卿

口子酒产于今安徽省淮北市,属香型白酒。 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 相传战国时期,宋朝迁都香山,便大量酿造。

淮北市有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 据考证,鲁昭公七年,宋侯为诸国之首。 喝的酒就是“口”。 元代,口子古镇的酿酒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为中原酒业的中心。 明清时期,口子酒名扬全国。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品尝了口子美酒后,题下“惠我南里”题词,交两江总督高进,在南里立碑。 香山显通寺保佑淮北水土,造福这里百姓。

那么,口子酒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口子”之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因地名,遂水、西河两河交汇处称为“口子”, 淮北“镇”中的“口子”是杢水河汇流冲击形成的千年古镇。 因为是冲击平原,大量微生物堆积。 这里水土好,食物好,有最适合酿酒的微生物。 2000多年前,口子人世代在此酿酒。 他们酿造的酒叫做“口子酒”。 ,口子窖酒在中国是“受保护的”,离开口子镇就不能酿造子窖酒。

另一个说:从前,有一对徐姓夫妇逃到口子。 见此地来来往往的船只很多,河湾里还有蛤蜊、蛤蜊、鱼虾,商量着如何在这里安家落户。 夫妻俩搭了一个茅草棚,在棚边打了一口水井,靠卖茶为生。 闲时钓鱼虾,开荒种田。

徐家夫妻待人热情,爱老爱贫,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路过的人都想过来看看这对勤劳善良的夫妻。 人们还用自己的姓氏亲切地称这里为“须口子”。

据说,临近过年,棚子里来了一个手拿拂尘、衣衫破烂、背着大葫芦的老人。 夫妻二人冲上前去,扶老爷子在壶门口坐下,端来一碗热茶,为老爷子驱散寒气。 可老爷子不喝茶要吃饭,夫妻俩忙着给老爷子做饭。 第二天一早,老爷子就没有要走了的意思。 夫妻俩商量: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年迈孤独的老人。 我们虽然生活清贫,冬天的粮食不多,但也得少吃点,让老人吃好,更何况天气这么冷,老人去哪儿了?

一天、两天、半个月过去了。 眼看锅都要被打破了,老人提出要走。 夫妻俩连忙拿出卖茶攒下的一点钱,想全部送给老人。 老爷子笑道:“眼见为实,你们夫妻恩情,让我舍不得走。来吧!” 老者招手让夫妻二人到棚外,指着井口说:“此井在地,冲脉汇山川之气,汇地之精气;泉水通万千。” 渊源通天地,若以高粱为料,以大麦为曲,以井水为浆,便可酿出天下美酒!” 随后,老人将酿造方法一一告诉了这对夫妇。 夫妻俩闻言,半信半疑,忽听一声巨响,只见老者的大葫芦腾空而起,葫芦底部朝天,葫芦口上放出数道金光 井口。 刹那间,井水蒸腾,香气扑鼻。 夫妻俩大喜过望,想问问老爷子,老爷子却早已乘风而去。

夫妻俩按照老爷子教的方法,买了锅、电饭锅和高粱、糁做曲,经过九十九天和八十一天的酿造,第一坛 美酒蒸熟。 来来往往的客人都说喝茶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 客人以为是从井里出来的。 井水闻起来像香,但还有比井水更香的东西。 他们找啊找啊,才发现原来是酒坛里散发出来的香气。 夫妻俩连忙端出坛子,请大家品尝。 罐子一打开,一股酒香扑面而来。 顿时,南北宾客齐聚棚外,争相品尝。 有客人连忙掏出一大笔钱,递给徐家夫妇喝了点酒带走。 这对夫妇多次拒绝接受这笔钱。 客人们都说这酒好,价值高,把钱都扔掉了,只管把酒灌满了酒壶。 顷刻间,一坛酒被倒了出来。 后来来的客人也买不到酒,纷纷抱怨许家两口子怎么不多造酒。 有客人听说徐家夫妇酿酒的高粱不多,便主动提出要带过来,等好酒。

徐家夫妇不断总结经验,每次都做出更好的酿造。 细品此酒,色泽清澈如玉露,香气浓于芝兰,甘甜爽口,回味悠长。 后来有客人称赞他们酿的酒说:“飞鸟闻气成凤,鱼食成龙。”

从此,外出谋生的人有了 来徐口子安家。 徐氏夫妇将酿酒技术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用自家的井水酿酒。 从此,这里的酿酒业日趋繁荣,徐家口子成为以酿酒业为主的集镇。 “驰名冀北三千里,味道第一江南”。 历代迁居于此的词人来此饮酒赋诗,品鉴口子酒。 明代任柔杰曾为口子酒留下“隔壁千家醉,十里香开坛”的佳句。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口子酒这个名字确实是响当当的。 口子酒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驰北三千里,江南第一名”的美誉。

建国初期,口子酒厂曾协助建设数家兄弟酒厂。 1955年,口子酒厂派出16名酿酒师傅到江苏双沟酒厂、上海七宝酒厂、河南郑州酒厂做技术工作。 1957年,口子酒厂元老方老先生带着他的整个技术团队支持安徽古井酒厂的建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