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等于保质期吗?

2016年,某红酒电商在网上售卖一款标有保质期和最佳饮用日期的红酒。 由于两者注明的日期不一致,电商公司被消费者诉至法院,请求判决退还货款,并进行10倍赔偿。 虽然电商表示最佳饮用期和保质期是不同的概念,但法院认为,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识通则》,最佳饮用期在 电商销售的一瓶酒也是保质期的一个标志。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令该酒业公司退还货款并赔偿消费者10倍。 这件事在圈内引起热议。 令人不解的是,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是否等于保质期?

01

葡萄酒的保质期是多久?

相信有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有些酒的中文背面标签上可以看到保质期,一般都写着“保质期:10年”。 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过去大众对酒的了解有限,往往认为没有保质期的产品不可靠,尤其是需要送入口中的产品。 毕竟买牛奶和饼干都是有保质期的。 如果没有酒,谁敢喝? 因此,为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我国《食品法》规定,酒类必须与其他食品一样标注保质期,最长保质期为10年。 后来,最新的《食品法》国家标准规定,酒精含量在10%以上(含10%)的饮料可以免于标注保质期。 因此,目前市面上的酒类,既可以看到标示的保质期,也可以看到不标示的保质期。

02

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是多少?

顾名思义,最佳饮酒期是指享受葡萄酒的理想时间段。 毕竟,酒是有生命的,它会像人一样经历青春、发育、成熟和衰老的阶段。 所谓最佳饮用期是指葡萄酒成熟后的高峰期。 人们普遍认为,此时享用葡萄酒以获得最佳感官体验。 因为对于一些耐陈酒来说,年轻的时候可能过于张扬,甚至会出现粗犷的单宁,香气可能比较封闭; 而陈年太久的葡萄酒往往会失去果香,品质也会开始下降。

03

葡萄酒的保质期=最佳饮用期?

在小编看来,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此期限内没有过期,可以放心享用; 而最佳饮用期不仅强调安全,更强调人的味觉体验。 所以,这两个应该不是同一个概念。 但是你查度娘就会发现保质期的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产品的保质期是指产品的最佳食用期”! 经法院判定,保质期=最佳饮用期。 那么两者可以划等号吗?

先来看一个问题: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bug,就是标明保质期为10年的酒,并不代表 可以存放10年,也不代表10年后就不能喝了。 比如一瓶酒精含量低于10%的普通廉价莫斯卡托葡萄酒,按照规定也会标注10年的保质期,但是这瓶酒真的可以一直保存到10年后再喝吗? 小编表示怀疑! 再比如,一瓶酒精含量低于10%的昂贵优质德国雷司令甜白葡萄酒,按照规定也会标明保质期为10年,但有时可以存放几十年。 由此可见,至少在酒的概念中,10年的保质期不代表可以存放10年,也不代表10年后就过期了! 详情请点击白酒百科历史推送《保质期10年的酒,10年后还能喝吗?》 ”仔细阅读文章。再来说说最佳饮用期!前面说了,这是指葡萄酒成熟的高峰期。除了这个阶段,葡萄酒还有以下几个阶段 年轻、发展和陈年。毫无疑问,年轻和发展阶段肯定在酒的保质期内,但不是最佳饮用期;而陈年阶段显然已经超过了最佳饮用期,但此时的酒 时间只是在口感和品质上有所下降。但是还是可以喝的,所以是在安全范围内。从这个角度来看,保质期和最佳饮用期确实不是一个概念。Parker举了个例子 1982 年的拉菲在 100 分的巅峰时期满分 100 分。但在 2013 年的重新品鉴中,帕克修正了分数,将其降至 98。​​在某种程度上,今天饮用 1982 年的拉菲并不是在巅峰时期,而是 还是可以喝的,而且口感比大多数酒都要好,但是味道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了。 对于这种顶级酒来说,下坡的坡度可能会很长,所以有些酒在最佳饮用期之后还可以继续饮用数年。

04

对于葡萄酒来说,与其说保质期不如说最佳饮用期

之所以喝葡萄酒要注意 年份、酒杯、服务员 酒温、醒酒时间,注意饮酒者的心情、环境、气氛、饮酒者等诸多因素,是为了让酒和饮者保持最佳状态。 放到今天的话题上,最好的状态一定是在最佳饮用期,而不仅仅是保质期。 其实只有中国人喜欢讲保质期,国外更突出最佳饮用期的概念。 非要说保质期的话,老外一般只说保质期(shelf life,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保质期),并没有真正在酒上标注酒的保质期 标签,但使用“best from”“2020 through 2035”或“best before 2020”等词语一般代表最佳饮用期的概念。反之,中国没有最佳饮用期的概念,因此法院判决: 酒标上标注的最佳饮用期就相当于保质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文化差异,所以小编认为,与其为酒设定“保质期” 酒,还不​​如直接说说酒的最佳饮用期。毕竟酒是有生命的,每个人都想在最好的状态下喝。

05

专家说:进口商品应考虑进出口国差异

我国要求进口商品加贴中文标签是出于出口国的考虑 由于与进口国的文化差异, 标签保质期的概念是出于安全考虑。 同样,进口货物时也应考虑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差异。 记者咨询了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 据她介绍,“不同国家对食品保质期的标准化存在差异。 其中,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保质期”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的。 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其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间,产品完全适合销售,并保持标签上不需要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定质量。 相应地,食品安全法明确禁止使用超过保质期或者虚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总之,如果你是酒商,最好记住这个教训。 进口产品时,需要同时考虑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要求和差异,避免自己。 因为标签问题,成为专业打假的目标。 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也能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判断,反正也不是坏事。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