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青稞酒,忆雪域高原

青藏高原不仅被誉为“世界屋脊”,还是世界四大生态最纯净的地区之一。 在这片原始纯净的高原生态环境中,生长着一种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农作物,那就是青稞。

青稞藏语称“羌”。 产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尤其是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地。 又称稻麦、稻麦、黑麦、莜麦。

藏族民间流传着“青稞种子的由来”的神话。 相传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最初种植的是五谷杂粮。 但小米无法适应高原环境,收成始终不尽如人意。 秋收时节,不仅数量少,而且粮食也很少。 在冬天无法打猎的日子里,祖先们不得不忍饥挨饿。

此时,聪明勇敢善良的阿初王子历经千辛万苦,从蛇王那里偷来珍贵的薏米种子,以供百姓食用。

据专家介绍,青稞耐瘠薄、耐高寒,在当地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高寒地区,只有青稞还能存活。 青稞麦田不仅风景如画,青稞更是几千年来西藏人民的主要粮食。

时至今日,青稞已成为青藏高原高寒谷地的标志性农作物,一年一收。 青藏高原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从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延伸。 青稞可作菜,也可作酒。 每一顿饭,每一道菜,每一口酒,都有青稞的味道。

青稞酒,高原明珠

青稞酒产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酿造原料 、大曲原料独特、酿造工艺独特、产品风格独特”,被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据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嫁给长安吐蕃,将汉族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西藏。 青稞酒的生产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2011年,青稞酒的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第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民间酿制青稞酒的方法简单而有特色。 酿造青稞酒,需先将青稞洗净,然后倒入锅中煮至青稞熟透。 期间要注意保暖。 等青稞吸完水分后,关小火,上下翻动。

然后把软烂的青稞铺在干净的布上,均匀的撒上酒曲。 洒酒曲也是需要经验的。 放曲时,青稞过热,青稞酒会变苦; 太冷青稞发酵不好。

最后一步就是将青稞装瓶,用被子包裹起来保温,等待发酵好转。 天气温度越高,发酵越快,温度越低,发酵越慢。

青稞酒色泽淡黄,口感酸甜,酒精度数极低。 它类似于啤酒,深受青海和藏族人民的喜爱。 青稞酒也是逢年过节、婚嫁生子、送别亲友必不可少的佳酒。 头酒应留作招待贵宾之用。

青海互助青稞酒,中国青稞酒的源头

青海互助县酿造的青稞酒被誉为“源头” 中国青稞酒”。 《青海通史》记载:“青海早在嘉越文化、齐家文化就有陶酒器”。 青海湟水河边出土的汉代灰色陶瓷酒器也证明,早在汉代,青海河湟地区的酿酒技术就已经成熟。

有“水为酒之血”、“好水酿好酒”之说。 互助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祁连山南麓。 气候温和。 不仅盛产青稞,千百年来冰川融水滋养的圣洁土地也非常适合酿造青稞酒。

纯净的高山冰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并渗入数十里的地下暗流中,再经过厚重的层层过滤,在互助县的深层地质层中升至地表。 稀有纯净的泉水,远离尘世的喧嚣。 水质软硬适中,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 它香甜可口,富含多种矿物质。 是上天赐予的酿酒佳水。

当地人常以青稞为原料,采甘泉水,酿制低度甜型青稞酒,自饮或待客。

喝一杯青稞酒,记雪原

“喝一杯青稞酒,记雪原 雪域高原。” 著名诗人王国真留下了这句话。 在青海人眼里,青稞酒是充满人情味的重要载体,将温暖真挚的情感融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青海酒文化中。

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有着独特的饮酒文化。

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大方热情的主人会端着青稞酒壶,倒上三碗来敬客人。 主人向客人敬上第一杯酒时,客人应举起酒杯,在右手无名指尖蘸少许青稞酒,洒在空中。 “三凫一杯”是指连续喝三口,每口加一口,待第三口喝完,客人就把这杯酒喝光。

“开坛十里,游人一醉,一路酒香。” 从某种程度上说,青稞酒不再是高原酒,而是高原人文化符号的代名词。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