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雪域高原,4000多年的青稞酒酿造技术代代相传。 2021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工艺的高度认可。 天佑德青稞酒就是用这种工艺酿造的,肩负着传承的使命。 天佑德给很多人带来了百年佳酿。 一边举杯一边大笑,我们对青稞酒的历史并不熟悉。 现在让我们回到原点,穿越到青稞的故乡。
6月6日,记者先后走进天佑德青稞酒安定新老厂区,观摩青稞酒“蒸、清、烧四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工艺 ”,并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拉鲁中讲述了青稞酒悠久的酿造历史,从金蟾酒的鼻祖到青稞酒, 再到九天宝、三木德、张大公、赵昌济等“一祖十贤”传承的脉络,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碰撞、交织、融合
互助县位于西宁市东部,湟水河支流冲积盆地。 地貌特征以高山、峡谷、低山和丘陵为主,是典型的西部山地地貌。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这是一种非常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可以说,凡是长满黑钙土的地方,都一定是当地的粮仓。
祁连山纯净的融雪水从高山隐没,在互助县境内形成大小河流8条。 海拔2600多米的河湟河谷是太平洋暖季风向西到达的最西边界。 虽然距离很远,但依然送来温暖湿润的空气。
在海拔2500-4500米的地方,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已经无法正常生长,但大麦属的另一种作物——青稞却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 正是在极端的地理条件下,当地人用青稞作物酿造出极具魅力的青稞酒。
在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中原周文明与高原昆仑文明的第一次浪漫邂逅,其实是一场盛大的招待会。
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从寒冷的高原地区到河湟河谷,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农业文明,出现了小麦、大麦等农作物。 从出土陶器中发现的众多酒器可以推断,4000年前这里就有酿酒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天佑德的酿造工匠们终于丰富了青稞酒独特的“蒸、清、烧四次清”工艺。 青稞酒已经送到了今天的手里。 我们从工艺上感受这段文化历史,相信天佑青稞酒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