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绿柳居。 1912年,秦淮河畔桃叶渡边,青墙翠阁,柳树依依,故名“青柳居”。 绿柳居餐厅以清真菜品和素菜品为招牌,“荤素菜”堪称一绝。 它的养生菜肴不仅送到市场,还送到寺庙。 孙中山、蒋经国、孔祥熙和宋氏姐妹都是这里的常客。
无锡——三阳南北货。 年长的无锡人可能还有这样的记忆:逢年过节,去“三阳百货”买东西,去“世泰生”买布,去“王杏记”吃馄饨,去“王杏记”买酱排骨 “三丰桥”。三阳指的是现在的市中心,而90后、00后常去的三阳百盛购物广场,前身是“三阳百货”。
徐州——老同昌茶馆。 去美坊拍照、去两来丰喝辣汤、去老通场买茶,是70、80年代徐州人的首选。 老同昌茶社,原名同昌茶社,是河南王大厂茶行的分店。 老同厂以生产茉莉花茶为主,制作非常讲究。 它选用最有营养的春茶为茶底,选用福田最好的茉莉花,进行调配,然后根据徐州人的口味进行熏香勾兑。
常州-梳子厂公司。 相传慈禧太后曾“每日梳头千遍,容颜焕发”。 她用的象牙梳子来自常州。 常州梳梳厂的前身名为“真老部恒顺梳铺”,始创于明朝天启年间。 初期经过四代人的艰苦创业,至今工艺世代相传300多年。
苏州——黄天元饼家。 猪油年糕、桂花年糕、蜜糖糕……在“无糕不欢”的苏州,黄天元糕点集团店在美食界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皇天元饼家始创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 因为它的口味迎合了苏州人的喜好,开业不久就名声大噪。 皇田园每个月都有当季主打饼团:一月元宵、二月腰糕、三月清明团、四月神仙饼……
南通——大胜团。 1895年,抗战失败,“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近代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胜棉纺厂。 当时,中国人对“企业”、“工厂”、“机器”还很陌生。 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业,大胜纺纱厂终于在1899年正式投产,此后又在时代的洪流中几经沉浮。 如今,跨入二百年的大胜纱厂,在晚清遗址上建成了新的总部大楼、先进的研发中心和数字化车间。 走出了旧时代的阴霾,逐渐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佼佼者之一。
淮安-普楼酱醋食品公司。 对于淮安人来说,蒲楼酱醋从小就在厨房里占有一席之地。 逢年过节,人们会拎着瓶瓶罐罐到酱醋厂做酱油,孩子们可以借此换取一些零花钱。 蒲楼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 因淮安标志性古建筑清江铺楼而得名。 生产的酱油有白汤和红汤之分。 白汤酱油自诞生以来就是招牌产品。 虾籽酱油、甜面酱、豆瓣酱也很受欢迎。
盐城——农华智慧农业科技公司。 江苏农华智慧公司前身为江淮电力公司,前身为新四军第三师火器修理所。 是中国工业史上第一批专业从事电力设备研制的企业。 硝烟散尽后,建国初期,江东从一家军工厂走上了菜市场的老百姓,转行修农机。
扬州——三河四美泡菜公司。 泡菜是扬州的传统美食。 它诞生于汉代,兴盛于明清,古往今来一直萦绕在扬州人的餐桌上。 解放前,扬州有70多家酱油店,家家户户各有绝招,其中以“三和”、“四美”两百年老店为最多。 解放后,三河、四美合并为三河四美泡菜公司,至今仍保留着“日晒夜露”的传统生产工艺,白天晒太阳,晚上收露。
宿迁-苏酒集团。 同时拥有中国名酒2个、中华老字号2个、国家4A级景区2个。 有美人泉、罗氏古宅、百年地下酒窖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还有醇厚的酒香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酒本身以“柔和”着称。 180天的超长发酵和“三低工艺”的文火和良好的营养成就了新果酒的高端品质。
台州——上池斋大药房。
在台州兴化市东城外大街上,有一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老楼。 这不是园林一角,而是清朝康熙年间创办的一家药店。 药店主要经营“丸、散、膏、丸”。 材料精挑细选,一药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