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国标下月实施,这些白酒已经不是白酒了! 可能有你喜欢喝的东西

今年6月1日起,GB/T15109-2021《白酒行业术语》和GB/T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酒类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5月正式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这两个标准重新规范了白酒行业关注的许多问题。

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很多酒都不能再叫“白酒”了。

新国标有哪些变化? 它如何影响我们买酒? 下面就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这种酒以后就不能叫白酒了吗?

白酒酿造主要是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再将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任何含有淀粉和可发酵糖的原料都可以用来酿酒。

常用的原料之一是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酿造的酒风格各异。 还有一种用木薯、糖蜜、甜菜等制成的酒。其中,木薯和糖蜜是制造食用酒精的常用原料。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过,市场上有2000-3000元的高档酒,也有几元一瓶的低档酒。 同样是500ml的酒,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

其实主要跟原材料有关。 粮食和粮食原料通常是生产纯粮食固态发酵优质白酒所必需的。 市面上常见的中高档浓香型、酱香型、淡香型白酒,基本都是以五谷杂粮为原料。 很多廉价低端的酒,并不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而大多是将食用酒精与食品添加剂勾兑而成。

很多人担心自己喝的不是粮食做的。 新国标的出台,对这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新国标规定:“白酒是以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酵母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 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白酒”,该定义的核心要求是白酒必须以“粮食”为主要原料。

也就是说,未来除以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粮食为原料外,不能以土豆、糖蜜等为原料生产食用酒精。 归类为主要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白酒”。

这样一来,以后市场上的这类低端酒就不能再贴上白酒的标签,也能让消费者在白酒消费中辨别真假。

什么是“调味酒”?

1. 调味酒不是白酒

调味酒的定义是以固态白酒、液态白酒、固液白酒或食用酒精为基础,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勾兑型白酒,具有白酒的风格 .

这种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酒,以前都是被标为白酒的。 现在新国标明确规定,以后这些酒统称为“风味白酒”。 最大的好处是以后厂家不能以次充好,消费者只需要从标签上就可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区间。

当然,加香型白酒也是国家允许生产的,也符合食品相关要求,但对厂家和商家会造成很大的制约和规范。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 调味酒原料中的固液法和液体法

固液法和液体法是我国白酒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液体法可以使用马铃薯和糖蜜等农作物生产的食用酒精。 这些酒类可以加入香精香料制成白酒。 以前的固液法可以用30%以上的固态液体和液体法混合。

既然新国标出台,那么液体白酒和固液白酒将明确禁止使用非粮食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只能以谷物(如玉米)为原料,经液体发酵工艺得到的基酒。 可以加入粮食酿造食用酒精,不能加入食品添加剂。

以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酒类,或以木薯、糖蜜酒精为主体的酒类,一律不得在标签上标注固液法或液法酒类 将来。 厂商联手欺骗消费者的产品进一步规范化。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 调味勾兑

调味白酒,消费者一听就会以为是勾兑出香味的白酒,其实勾兑是白酒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正常工序。

新国标是为了避免不法厂商和商家误导消费者。 对很多定义和术语进行了规范和修订,明确了白酒的范围,同时为了消除大家对勾兑这个词的误解,重新进行了改写。 修改为打勾。

因为勾兑是白酒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主要是将不同口感品质的酒进行勾兑,同时加入调味酒,使酒体的口感平衡符合 既定的口味要求。 并不是说所有拼配都是劣质的代名词,它只是一种工艺术语。

如何选购白酒?

注意标签

新国标出台后,所有酒类标签必须以粮食为主要原料,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 这类白酒往往是优质白酒,2022年6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尽量选择有标识的白酒。

生产的低价食用酒精基酒 以前会被标注为调味酒,消费者要注意辨别。 在新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中,将配制酒中的露酒单独列为一类。 如果要选择保健酒,也要注意以后标签已经改成露酒了。

图库版权图片,未授权转载

注意包装

优质白酒的外包装往往纸质印刷精美,光鲜亮丽 在颜色、产品标识和生产厂家、原材料、度数等信息完整清晰,常有二维码或激光防伪。 不要购买包装粗糙、印刷不清晰、纸张质量差的酒。

注意酒色

优质白酒的酒色应为无色或微黄透明,不允许有沉淀物和悬浮物。 当然,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国家标准也规定,浓香型白酒温度低于10℃时,允许有白色絮状沉淀物或失光,到时应逐渐恢复正常。 温度高于 10°C。 如果不是在低温条件下,酒色出现浑浊悬浮,那么这款酒基本可以判断为劣质酒。

本文参与专家:邹江鹏,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南特大学理学博士,江南大学博士后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